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很多国人也开始重视西方的节日,情人节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到2月14日情人节,街上就会变得热闹非常。情侣们牵着手走在大街小巷,玫瑰的需求量也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峰。情人节的起源你知道吗?

情人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正承受着巨大的战争压力。

为了集中更多的兵力,罗马的皇帝就下令让那些已经订婚的男人解除婚约。但是有个神父却违背了皇帝的旨意。

他就是瓦伦丁神父。他坚持为那些情侣举行婚姻仪式。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非常生气,他下令将瓦伦丁逮捕,并在2月14日这一天将他送上了绞刑架。瓦伦丁神父为爱而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2月14日这一天定为圣瓦伦丁节。

一千多年后,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以及诗人乔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讲述爱情故事来对圣瓦伦丁节进行了描述。

从他们开始,欧洲人才开始在这一天和爱人交换礼物,把它当成爱情的纪念日。

这就是情人节的由来。它和爱与承诺有关,和消费本来没有半点关系。但是后来,这个习俗流传到了美国。

一个美国商人从中看到商机,在美国制作了第一批情人节贺卡,结果收获颇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他。

于是,情人节似乎不再单单是情人之间的纪念日,而是变成了商人用来割韭菜的工具。警惕消费主义把它变成“情人劫”。

就在昨天,“在垃圾桶旁等着其他人扔情人节礼物”的热搜又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由此看来,情人节的真正意义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意义的消费。

琳琅满目的商品、铺天盖地的广告,无一不在向人们伸出诱惑之手,让人们毫不犹豫地踏入消费主义洪流。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节日接踵而至,各大购物平台也开始围绕着节日疯狂地对消费者进行营销输出。

总之,情人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节日,而是变成了购物节、狂欢节。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1、从众心理

我们都听说过从众心理,从心理学的定义来讲,从众心理指的是在群体压力之下做出的屈服反应。

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羊群效应,指的是个体的盲从心理,羊群中的羊会不自觉地跟随并模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

仔细想想,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如此。据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70%的人认为情人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人们愿意在这一天互换礼物,通过约会来增强与伴侣之间的感情。当这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想法,那么剩下的人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当一个人进入某个群体中时,他的自我意识就会被削弱,有的人甚至会被群体同化,从而丧失自我。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行为极其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

因此,当你身边的人处于“买买买”的状态中时,你也会不自觉地加入他们。

就像“种草”一样,人们对美好的事物都会心存向往,当他们看到别人拥有时,自己也同样希望可以拥有。

2、攀比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当人们看到其他人分享出来的生活后,他们才真正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现在的朋友圈不再像是单纯的日常分享,很多人都陷入了消费攀比的旋涡中。

有的人晒男朋友给自己发的巨额红包,有的人晒男朋友送的价值不菲的礼物,还有的人晒男朋友请自己吃的高级餐厅。

总之,这些人就是要营造一种自己处于幸福之中的感觉。然而事实上,幸福只是表面的,一地鸡毛才是情侣之间的真相。

心理学家认为,攀比心理大多来源于自卑。这些人害怕自己被其他人看不起,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所以就想要通过攀比炫耀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尊重。

同时,这些人往往都很要面子,个性非常要强,希望自己可以处处做到完美。攀比心理之下的消费行为是可怕的,当年就有人因为要买苹果手机而选择去卖肾。

不仅如此,在当前社会,信用卡、花呗等借贷方式都十分普及,很多年轻人都会通过这种方式去消费自己承担不起的东西。

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中有60%都是靠父母来为自己的消费行为买单,而他们对奢侈品渴望的背后通常都是攀比炫富等心理在作祟。

3、价值观的改变

古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美好气质不需要通过物质的包装来展现,相反,读书却能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极大的力量,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自然会拥有独特的气质。

可是在消费主义的引导下,消费似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些商品的广告语无一不在对人们进行引导。

当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喝个下午茶就解决了;当和伴侣吵架的时候,疯狂地买买买就能解决了。

这些价值导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评判似乎不再以自己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外在条件来进行评判。

消费或许可以缓解不良情绪,但是那只是暂时的,并不会帮助人们永久性地解决问题。

另外,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的一切都在变快。消费主义代表的是一种极其容易获取快乐的方式,相对于读书或是运动,它往往更容易达成,也更容易让人获得快乐。

当人们习惯于通过消费获取快乐时,他们的感官会频繁接受刺激,无法再回到慢生活时代。

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需要那些商品。或许它们可以暂时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低级的,它只属于最基础的生理需要。

作为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朝着自我实现发展。当你真正达成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时,你会发现这样的快乐才是踏实而持久的。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马原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目录auth下缺少key.txt,请前往官网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