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语种多少钱(小学开始学小语种)
文丨阿花
“双减”热度未平,近日教育部又出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新政,这一系列教育改革组合拳的出击,在家长圈可谓是激起阵阵波涛。但同时,当很多家长还困于“双减”、困于如何提高英语、困于孩子的各种升学,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成为被“分流”的那一批时,有一部分家长正在将孩子培养成为多门语言掌握者。
他们未来可能会择优选择一门语言参加高考,也可能会去往法国、日本、德国……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通往另一种文化、开拓思维和视野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对未来选择的另一条可能道路。
谁在学习小语种
他们在学习什么语言
周六上午不到九点,在高新区剑南大道的清凤时代城,有很多的家长正牵着孩子匆匆忙忙走上三楼,这里聚集着书法、美术、音乐等培训机构,还有一家叫语鲨的多语种语言学习中心,里面有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以及日语的教学。
前台的桌前印着每一种语言相对应国家的国旗
王羽的孩子今年9岁,读四年级,在这里学习德语一年半了。她刚刚送孩子来上课,一会儿就准备去喝咖啡了。大学时期王羽学的是英语专业,但这并没有让她在孩子学习英语方面会更加的重视一些,相反,她不太喜欢英语,也并不想让孩子去上英语培训班。但孩子看见同班同学去上英语课,会主动要求去上。
一开始关于选什么样的“二外”,她们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作为一个曾经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对王羽来说实在是太普遍了,不过让孩子多学一些也是她的初衷。后来因为孩子的爸爸喜欢德国,刚好,让孩子学习德语也成了顺利成章的事。“反正学什么都是学,为啥不先让他学我喜欢的呢?”王羽打趣道。
于浩的孩子今年六岁,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法语,也是在这里学习小语种的孩子中年纪最小的那一批。于浩与妻子都是成都某高中国际部的老师,在孩子还很小时就已经开始进行英语启蒙了,到孩子五岁时,听、说、自然拼读都学完了,他们会带着孩子去各大机构做一些英语能力测试,结果也都表示孩子英语能力是优于大多同龄孩子的。
正在上课的孩子
由于在高中国际部工作,于浩从学校一位教心理学的外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孩子在六岁以前学再多的语言都不会混淆。一是因为母语的强势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二是这个时期学习语言孩子入门也会比较快。因此他便想赶在六岁之前让孩子再学习一门语言。
至于选择学习什么语言,他一开始不像王羽那样明确。首先西班牙语作为英语之外全世界的第二大语言,说的人数很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由于历史原因,英法语言之间的影响交融非常大,英语中很多的所谓高级词汇都来源于法语,如果选择法语,那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孩子的英语学习。朋友还给他分析:学法语的地方普遍都比学西班牙语的地方富裕。于浩笑着说:乍一听似乎也很有道理。所以,法语成了最终的选择。
其实孙怡琳最初和于浩一样,也想让孩子学习法语。但最终孩子自己选了西班牙语。
她想让孩子学习法语,是基于法语在拉丁语系的基础性地位。“在拉丁语系里,法语算一个比较基础的语言,如果以后想要在语言方面有更多的发展的话,以法语为基础,你再去学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她说。
孙怡琳是成都某高中国际部的一名数学老师,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国外工作,他们也因此在菲律宾生活过三年多,孩子的幼儿园便是在菲律宾读的。对于从小在那边生活、上学的孩子来说,英语就相当于是汉语之外的第二母语了。而在那边除了英语的全英教学,也会教当地的本地语,本地语中就有50%的西班牙语系。再加上当时孩子受到一部西班牙动画片《朵拉》的影响,孙怡琳觉得,可能西班牙语对于孩子来说会比较有语感,他也更能接受,便也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希望让孩子知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家长们都并不是学小语种出身,更多时候对于目前孩子学习的第二外语可以说是个“门外汉”,但在挑选学习哪一门语言、挑选机构与老师方面,似乎每个人都下足了狠功夫,做了一番打探和研究。
王羽对于老师的选择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比起一直固定一个老师,她更喜欢让孩子接受不同风格的老师,不同的老师意味着不同的知识面不同的世界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也会接触到不同的东西。不过无论在哪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老师的专业能力在她那里过关的基础上。
她会按照孩子的兴趣风格去匹配相应的老师,比如孩子喜欢恐龙,她希望找一个生物学、古生物学学得比较好的老师来给孩子上课,有段时间孩子比较喜欢历史、军事类,就会去找一个风格学识上相匹配的老师。“这样老师会很懂怎么去引发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孙怡琳一开始没有坚持让孩子学习法语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在此前考察的机构中都没有找到满意的老师。在她的考察标准中,首先理念相符是首要的,她需要让孩子踏踏实实一步步地学习,但并不以考级为目的。她说:“如果学扎实了,考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相对于很多机构打出的外教招牌,在孙怡琳这儿也不管用,她更倾向于中教(中国老师)。
“有很多机构都是把国外的教材搬过来,找个外教给你上,但实际上那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外教上课,只要你是happy的,你是愿意来的,那就ok了,而我们中国的老师上课,是有目标的,课堂上可能会通过各种形式去教学,但是我们最终会达成我们的目标,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比较契合的。”
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做德语绘本游戏
相对于外教,似乎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比较喜欢“中教”,在他们看来,中教比较容易了解到中国小朋友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会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吸收。孩子能够学到切实的东西是更重要的。
语言之于家长们的意义,首先是一种充当桥梁的工具:学习了一门新的语言,就相当于掌握了一种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去认识和探索不一样的世界,拓宽视野与思维。
王羽家孩子幼儿园就读于天府国际AB园,也算是比较早接受外语启蒙,现在基本上英语都能实现自由交流,虽说偶尔会有一些小的语法错误,但王羽也并不会去刻意纠正。反而现在孩子身上那种大胆与自由表达反而是让她羡慕的。
王羽笑称自己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小时候从不希望被老师注意到,获取成就感的方式永远是来自于考试。我第一次去北京读大学的时候才发现,哇!原来人家从小就是这么的活泼和开朗的。我不希望他(儿子)的人生也是这样的,也不希望他再有像我这样的体验。”她说。
在疫情之前,他们几乎每年都会带孩子出去两次,也会在国内到处走走看看。“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你才会有自己的东西和体验在里面。”去年原本打算带孩子去德国待上个20天,但因为疫情,暂时搁置了。
在孩子学习英语的阶段,孙怡琳也会观察孩子看书、阅读,“我能感受到语言提供给他的一些信息,是我们只用中文无法获取的。”
于浩也属于带着孩子到处都走的家长,在他们家,开阔孩子的视野是更重要的。“我一向以来对孩子的要求是:会不会、能不能是另外一码事,但是知不知道很重要。”
在去年暑假,有朋友在泰国陪读,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语言环境,他带着孩子在泰国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而且选择给孩子报了当地国际学校的插班。于浩介绍,也会有很多国内的家长在暑期的时候会给孩子报暑期班,但在暑期班里,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孩子。而报当地正式的插班,绝大部分是欧美的孩子,有少部分泰国本地的孩子,还有个别的中国孩子,因此会有更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在国内,孩子虽然英语学得很好,但他会问于浩:“这里都没有人说英语啊,我为什么要说英语?”但是到了那边,他自己亲身处在那个环境中,就会发现,这里不仅很多人说英语,还有人说泰语,说中文,他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丰富多彩的。
于浩儿子三岁时阅读的床边绘本
在家里,他们会给孩子购买大量的英文、法语绘本,从小陪孩子阅读,从孩子不会读一句一句读给他听,到长大了陪他一起阅读,每天至少半个小时,长的时候可以达到一个多小时,累了就换点读笔继续跟读。
不过不管是学习英语或者是法语,于浩都不会接受把语言当成未来孩子学习的专业。在他看来,孩子可以去学比较文学,可以是其他的,但是去深入学习的不是语言这个工具本身,而是以它为载体的文化。“我觉得这个语言他应该本身就要学得很好,是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专业。有了语言的加持以后,视野才会更加的宽广,机会也会更多。”
是工具,也或许是另一条人生道路
在语鲨多语种语言学习中心,目前一共有180名在读生,其中有一半是小学生群体。在这里学习语言的有因为工作晋升需要的成年人,有陪孩子来上课的家长,有要准备高考的高中生,还有为读研需要做准备的大学生,目标都十分的明确。
在孩子上课期间,家长们也在外面的休息区学习或处理自己的工作
在教学区的走廊转一圈,墙上贴着“今日法语新闻”、小朋友们做的小语种手抄报和绘画。站在门外透过不同教室的窗户,能清晰的看到不同孩子学习的不同语言,差不太多的桌椅,但高中生的教室与小朋友的教室却透露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氛围,一个稍显安静,另一个活泼而欢快,仿佛透露出对世界初探的欣喜。
墙上贴着孩子们做的手抄报
对于占据一半数量的小学生群体,该机构的邹邹老师表示:“其实很少有纯粹出于兴趣来学习语言的,更多的是将目光看向了未来。”对于很多在这边学习小语种的家庭来说,学费并不太在他们考虑的范围,更多是的:我的孩子多学一门语言,他未来在这个社会中就有更多的竞争力。
学习英语和法语,这不算是于浩的全部目标,在孩子学到后期,他会考虑让孩子继续学习德语。德国给人留下的严谨印象,在国际上的众多学术成就都打动着很多家长,不少家长在后期都有让孩子学习德语的打算。
高考对于浩来说,目前并不是他太考虑的方向。他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去到国外接受本科教育。“当然,并不是你去了国外就是镀了层金,并不是非要读一个什么样的名校,只是我希望未来他会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选择之后他才能够更好地去找到适合他发展的路。有更开阔的视野,更不一样的人生。”
他谈起最近关注到的西班牙领事馆在成都的招聘,要求:母语中文、英文要好、要会说西班牙语,同时又要是经贸专业,给出的薪资待遇非常好。“本来能有这样的人就很少,我想学了这些以后他也会多很多这样的机会。”
如果没有疫情,按照原计划,孙怡琳是想把孩子送到国内学习中文到三四年级,掌握了中文水平后,可以把孩子送到国外,根据爸爸工作调动的情况,去法国,或许去英国,也有可能去南美。不过疫情之后,这个计划便被延期了。她说:“至少得等到高中。”
起初关于通过学习语言进行升学这个方向,并不是王羽考虑的范围,后来在语言学习机构了解到,这个途径或许在高考时会有更好的优势。“在国内考500多分,再加上外语成绩,就可以申请一个国外不错的大学了,但是在这边你至少要600多分才能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我们都经历过高考的厮杀,那几年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累的,爸爸也觉得如果未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对孩子来说当然是很好的。”
但最终会不会通过学习小语种申请国外的大学,她还不确定,而是希望等到未来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但是现在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多了一条路,也挺不错。”
正在上课的高中生
英语作为最普遍的国际通用语言,从高考存在就一直伴随着每一代学生,学习英语也成了升学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当时与英语一起被列入高考科目的,还有俄语、日语。但其实很多人对于英语之外其他语言的了解,并不算太多。在2017年开始,国家发布了中学新课标,将高中新课标里加入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外语学习被划到了中学阶段,2018年,这三门语言也正式地被推入了高考。
“我们知道虽然很多的学校每一年都在晒出自己学校高考录取北大清华有多少多少人,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从事语言教学十几年的邹邹老师表示,他明显能够感受到,从2017年左右,学习小语种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人数,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李夕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