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沐的意思是什么(古人都是怎么放假的)
悄悄告诉你,今年五一只放1天假。钱不够花、假不够用,当个现代人真是太悲催了。真想问问苍天,时间都去哪儿了。欸,那要是穿越回古代,是不是就能过上天天有假放的幸福生活了?等等,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放假的吗?
我国的休假制度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秦朝时期就是全年无休。有事得告假,而且领导只接受两种情况:要么是病重,需要休养;要么是打算告老还乡,其他一概不接受。生是朝廷的人,死是朝廷的鬼。
直到西汉时期,才有了明确的休假制度。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官员每五天休一天,在这一天里,他们可以回家看望家人、沐浴***。而之所以规定五天一休,是因为汉朝官员上班时间必须居住在官府衙门,只有放假才能回家洗澡。这天天不洗澡的,一堆人上朝,皇帝估计要被熏晕了吧。欧~这味道~真香
而到了唐朝,国力鼎盛,假期也随之增加。唐玄宗时期,《假宁令》规定,春节、冬至各给假七日。后来,贴心BOSS唐德宗又将清明节从3天延长至7天,就有了春节、冬至、清明整整三个黄金周。
除了黄金周,还有各种小假期。皇帝过生日,皇上***过生日、他爸过生日一律放3天,甚至连婚假、拜扫假、探亲假、丧假都一应俱全。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唐朝官员可以天天回家洗澡,原本的五天一休被改为十天一休,即旬假。
你以为这就是放假的巅峰了?不不不,假期最多的朝代当属宋朝。据《文昌杂录》记载,宋代不仅保留了唐朝的三大黄金周,还增加了元宵、天庆,一共五个黄金周。除此之外,还有7个小黄金周各休3天,21个普通节假日各休1天,加上月休3天,一共113天。父母住得远的官员,还额外享有30天的探亲假。好嗨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这才是放假的最高境界。
可惜~好景不长。明清时期的皇帝,大多都是工作狂。史书记载,朱元璋曾在8天里,审批1660件奏折,处理3391件国事。皇帝不休息,你还想放假,都给老子起来上班。朱元璋在任30年里,每年仅放假18天。直到朱元璋去世,每年休假时间才增加到了54天。这一休假制度,就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
而清末,又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我国开始实行星期制,一周干六天休一天。而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双休制,则是1995年才确立的。
不过,说来说去,说的都是官员的休假制度,难道古代的老百姓都不放假吗?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各朝各代都没有明确的休假规定。百姓们很多都是个体户,如农民、商户之类的,想要养活自己,基本就得全年无休的干活。
孟浩然《田家元日》中,曾写道: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其中描写的就是农民在春节期间,辛苦劳作的景象。当然了,只要胆子大,天天都放假。
建议大家,穿越之前浏览视频三遍,并点赞收藏转发哦,穿对朝代天天放假,穿错朝代全年无休,再见~
古代的休沐不是请假,是官员的正常假期
也难怪今天人们好奇,古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质量水平低,人们怎么清洁身体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清洁身体是每个人保持干净的方式,现代生活有各种功效、各种气味的沐浴露、洗发水,但是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些生活用品,又是靠什么来清洁自己的身体呢?
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在古代沐浴洗头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尤其是蓄发的古人,洗头洗澡就不是轻便的事情。所以从秦汉开始,古人就形成了每隔三天洗一次头,每隔五天就要洗一次澡的习惯。在《汉宫仪》中就有记载:
“五日以假洗沐,亦曰休沐。””公务人员每隔五天还能专门放一天假,这一天用来沐浴***清洁身体,被称为休沐。
沐浴中采用的清洁用品古代没有沐浴露、洗发水这些清洁用具,所以百姓都会用胰子和澡豆来洗澡。胰子是古代人发明的复合洗涤用品,采用猪的胰脏和草木灰制成。制作这种洗涤用品需要先将猪的胰腺中的污血清洗干净,去掉上面的脂肪后研磨成糊状,之后加入豆粉、香料等材料。将材料搅拌均匀之后自然风干,就变成了洗涤用的澡豆。
澡豆中的胰腺含有较高的消化酶,加上豆粉中的***磷脂成分,具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洗涤能力,并且能够让皮肤变得滋润,是当时比较优质的洗涤用品。但是这种清洁用品需要的材料难取,所以造价比较高,只有上层贵族家庭才能使用。这种澡豆后来经过成分优化,加入了草木灰发生了皂化反应,形成了现在常见的肥皂雏形。
古人的沐浴仪式感在《礼记》中曾经有古人对洗澡规定的程序,沐浴出水之后要用干净的粗细不同的两块毛巾擦拭身体,之后用热水淋身去掉擦拭出来的污垢。洗好之后披上专用的布衣,防止身体干燥。在沐浴过程中会丧失很多水分,所以要喝一些饮品防止缺水口渴。并且遵循沐浴者必***的习惯,来保持身体结净。
沐浴似乎是一种人类生存的本能,但是最初人类只知道在河边清洗身体,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才慢慢养成了定期沐浴的生活习惯。沐浴最早的记载是在商周时期,“沐”的字形像是双手掬盆洗发,是洗发的意思,而“浴”的字形像人在容器中,并且加入水,是洗澡的意思。
西周时期沐浴的礼仪逐渐形成习惯,人们不仅将沐浴视为清洁身体,也将其视为隆重仪式的预热。古人每逢重大活动前后都要沐浴净身,沐浴能够使人的内心平静。远行的人回到家中,也要进行沐浴,主要是洗去一身的灰尘,另外还有将在外的霉运都驱除。
到了汉代,皇帝规定每五天给官吏放假一天,放便他们回家沐浴,可见当时人们都非常重视整洁,当时的人也有了很好的沐浴习惯。这种规定直到唐代才修改为十天一次,叫做休浣。
平时我们都喊着洗澡洗澡,沐浴沐浴,可不是都当成一回事吗?可是,这个沐浴和洗澡是两码事,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沐和浴不是一回事,洗和澡也不是一回事。那到底咋回事呢?
“沐”专门是指洗头,而“浴”是指洗身体。“沐”和“浴”的区别在这。“洗”是指洗脚,“澡”是指洗手,这两个也不是一个意思。所以说:洗手为澡,洗脚为洗,洗头为沐,洗身体为浴。从这四个字中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是为什么古人要把这四种分的如此清楚呢?
因为古人没有条件!不像我们现在,想洗澡就洗澡,想洗头就洗头。古代条件简陋,所以为了表达方便,就把它们分别定义。在古代,就算是做官的贵人,是“三日一沐,五日一浴”。
所以沐浴和洗澡不完全一样,洗澡是家常便饭,而沐浴,在过去是一种礼节。在拜天地、敬鬼神、拜礼佛的时候,都要更斋沐浴以示尊重。在古时候,洗澡是小事,而沐浴是一件大事,不可轻视。
在汉朝时,更是出了一种政策,叫做“休沐”,就是为了让官员回家沐个浴,洗洗身体洗洗头。可见沐浴在古时候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是,休沐的意思是,休息洗沐,休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刘悦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